热点排行
设备管理
实验室常见事故预防与应对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4-05-14 浏览次数:

★实验室常见事故应对(广东顺德李肇基中学网站)

1.一般割伤

取出伤口内异物,保持伤口干净,用酒精棉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膏或消炎粉。若严重割伤,可在伤口上部10cm处用纱布扎紧,减慢流血,并立即送医院。

2.一般烫伤和烧伤

不弄破水泡,在伤口处用95ò6#30340;酒精轻涂伤口,涂上烫伤膏或涂一层凡士林油,再用纱布包扎。

3.化学药品灼伤

(1)酸灼伤

皮肤上立即且大量水冲洗,然后用5ò6#30340;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清水洗净,涂上甘油。若有水泡,则涂上紫药水。

眼睛上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酸,立即用水冲洗,用洗眼杯或橡皮管套上水龙头,用慢水对准眼睛冲洗后,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最后滴入少许蓖麻油。

衣服上若衣服上沾有浓硫酸,可先用棉花或干布吸取浓硫酸,再用水、稀氨水和水冲洗。

(2)碱灼伤

皮肤上先用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硼酸溶液或3ò6#30340;醋酸溶液洗涤,再涂药膏并包扎好。

眼睛上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碱,用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涤,最后滴入蓖麻油。

衣服上先用水洗,然后用10ò6#30340;醋酸溶液洗涤,再用氨水中和多余的醋酸,最后用水冲洗。

(3)溴灼伤

如滴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1体积25ò6#30340;氨水,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75ò6#65289;酒精混合液涂敷;也可先用苯甘油除去溴,然后用水冲洗。如果眼睛受到溴蒸气的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应对着盛有酒精的瓶口尽力注视片刻。

(4)磷灼伤 先用水冲洗多次,然后用2ò6#30340;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的磷酸。再用1ò6#30340;硫酸铜溶液洗涤,使磷转化为难溶的磷化铜,再用水冲洗残余的硫酸铜,最后按烧伤处理,但不要用油性敷料。

(5)氢氟酸灼伤

先用水多次冲洗,然后用5ò6#30340;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涂上33ò6#30340;氧化镁甘油糊剂,或敷上1ò6#30340;氢化可的松软膏。

(6)酚灼伤

先用浸了甘油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的棉花除去污物,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湿敷。

皮肤上沾有酚,也可以用4体积75ò6#30340;酒精和1体积1mol/L的氯化铁溶液组成的混合液冲洗,但不可用水冲洗污物,否则有可能使创伤加重。

(7)汞的处理

汞在常温就能蒸发,汞蒸气能致人慢性或急性中毒。因此汞撒落地上,尽量用纸片将其收集。再用硫粉或锌粉撒在残迹上。

4.中毒

溅入口中而尚未下咽的毒物应立即吐出,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应据毒物性质服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

(1)腐蚀性毒物

对强酸,先饮用大量水,再服用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也先饮大量的水,再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要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

(2)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

先服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缓和,再服用硫酸铜溶液(30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有时也可以用手指伸入喉部催吐后,立即送往医院。

(3)吸入气体中毒

通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蒸气、烟雾而引起呼吸系统中毒时,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使之温暖和安静,切勿随便进行人工呼吸。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5.火灾

实验室一旦起火,一方面立即灭火,一方面防止火势蔓延(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火势较大可用灭火器。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以免触电。

衣服着火时,切勿奔跑,应就地打滚,其他人员迅速帮其灭火。

6、触电

发生触电时,迅速切断电源,将触电者上衣解开,取出口中异物,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切禁注射兴奋剂。当患者恢复呼吸后,立即送医院。

★实验室事故预防(江苏宜兴教育网站)

一、机械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和急救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机械操作主要来自玻璃割伤,有时也会受金属钝器碰伤。

1.引起机械损伤的原因

由于玻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不当,如切割玻璃管或玻璃棒,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装配或拆玻璃仪器不规范等,都可能使玻璃仪器破损,致使玻璃碎片割伤手指。

2.如何预防机械损伤

(1)切割玻管或玻棒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可参考有关资料中玻璃的简单加工)。玻璃或玻璃棒的载断面,使用前,一定要熔烧圆滑。

(2)玻璃管插入皮管或皮塞孔隙时,要正确选择皮管的口径向钻孔器的口径(以略小玻管的口径为宜),然后用水或甘油浸湿皮管或橡皮塞孔隙的内部,将玻管轻轻地转动,慢慢插入,切忌用力过猛。

(3)玻璃碎片有散落在实验桌或地上时,要仔细清理干净。

(4) 装配或拆卸仪器时,要防备支管连接处和玻璃器皿的破损,尤其在拆卸时更要小心,以防玻璃碎片上的化学污物进入伤口,使伤情复杂化。

(5)打开新到的玻璃仪器时,要特别小心,因为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外力而破碎。

3.伤后如何急救

若伤口不大,出血不多,小心除去伤口的玻璃碎片,用温水与医用双氧水(过氧化氢),以1:1混和擦洗伤口,再涂以碘酒,用纱布包扎或用”创可贴”直接敷贴;如伤势较重,出血较多,应是紧压伤口上部或血管止血,及时送医院医治。

其它如锐器刺伤或钝器碰伤等机械损伤,也可按此法进行处理。

二、烧伤和烫伤的急救

烫伤是由于高温的液体、蒸气和灼热的物体直接与皮肤接触引起的创伤。烧伤是指直接火引起的皮肤创伤。视伤势轻重程度不同,灼伤可分为三级(或三度),不同级别的烧伤,急救措施也有不同。但比起烧伤的程度,烧伤面积更为重要。当人体表面的灼伤部分超过三分之一时,即使是属于一级烧伤,也是十分严重的,有时还会发生休克或感染。

三、化学灼伤,是由于化学性质较强的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直接作用于皮肤或组织表面引起的灼伤。

1.化学灼伤的特征

化学腐蚀品造成的化学灼伤与火烧伤、烫伤不同,主要有三个特征:

(1)化学灼伤,开始时往往不太痛,人们容易忽略,一旦发觉,组织已被损坏。

(2)化学灼伤,往往造成组织的坏死以及化学毒物的侵入,使伤口较难痊愈。

(3)不同类别的化学灼伤,急救措施不同,要根据灼伤物的不同性质,分别进行急救。

2.如何预防化学灼伤

(1)开启大瓶药品时,如有石膏封口,必须用锯子小心将石膏锯开,严禁用钝器敲打,以免将瓶子击破。启开瓶盖时,特别是热天,切忌脸孔或身子俯在瓶口上方。

(2)强腐蚀类刺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浓氨水、三氯化磷、浓过氧化氢、氢氟酸、液溴等,搬运时,必须一手托在底部,一手拿住瓶颈;取用时应尽可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用移液管取用时,严禁用嘴吸,应用橡皮吸球(洗耳球)进行操作。

(3)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中进行,边用玻棒不断搅拌,边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绝不可将水加到浓硫酸中,也不允许直接在量筒等不耐热器皿中稀释。在溶解苛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也必须在耐热器皿中进行操作,边溶解,边用玻棒搅拌。在中和酸碱时,应先行稀释,再进行中和。

(4)取用遇水要发热、易燃和强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如金属钾、金属钠、黄磷、生石灰等,必须用镊子或角匙取用,切不可直接用手拿。

(5)在切割白磷和金属钾、钠时,要用钳子钳住固体,小心切割。白磷必须在水下切割,切割后,不用的及时放回储瓶中,尽量缩短与空气的接触时间。溅散要及时处理碎片。在压碎和研磨苛性碱和其它危险物品时,也应注意和防范碎片溅散。

(6)需要用浓硫酸反应并加热时(如制备乙烯、乙醚、氯气等),要特别小心。首先应仔细检查加热容器是否完好无损,加热时,眼睛要离开装置一段距离;如用试管加热,要缓慢进行,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人。

3.化学灼伤的急救

⑴、发现化学烧伤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随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有条件时边冲洗边用pH试纸不断测定创面的酸碱度,一直冲洗到中性(PH=7)。

⑵、干石灰或浓硫酸烧伤时,不得先用水冲洗。因它们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热,会加重伤势。可先用干布(纱布或棉布)擦试干净后,再用清水冲洗。

⑶、氢氟酸烧伤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氢氟酸烧伤开始时不明显,病人也无不适的感觉,当稍有疼痛时,说明烧伤已到严重程度。氢氟酸不但能腐蚀皮肤、组织和器官,还可腐蚀至骨骼。经常是麻痹1-2小时后才感到疼痛。万一被氢氟酸(包括氟化物,它们能水解成氢氟酸)烧伤,应立即用水冲洗几分钟,然后在伤口处敷以新配制的20%MgO甘油悬浮液。

⑷、如完全可以确定是酸碱类化学烧伤,可慎用低浓度的弱酸、弱碱进行中和处理。酸性烧伤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冲洗;碱性烧伤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冲洗后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重者送医院诊治。

⑸、溴灼烧,应立即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⑹、热沥青(柏油)烧伤时,千万不能用手去揭已沾在皮肤上的沥青,否则可加重创面皮肤的损伤,加重伤情。清除沾在皮肤上的沥青可用棉花或纱布,沾上二甲苯或氯仿(也可用豆油或菜油),轻轻擦试。擦干净后,再涂上一层抗生素药膏。使用氯仿时要注意不宜过多,以防止引起局部麻醉。

4.口、眼的化学灼伤与急救

口、眼皮肉对腐蚀性药物特别敏感,一旦灼伤,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炎甚至溃烂。在使用危险药品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口腔与眼睛,应戴上防护眼镜和口罩。

(1) 眼睛的化学灼伤:凡溶于水的化学药品进入眼睛,应立即用水洗涤,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属碱类灼伤,则用2%的医用硼酸溶液淋洗;如属酸类灼伤,则用3%的医用碳酸氢钠溶液淋洗。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口腔的化学灼伤:迅速用蒸镏水或自来水漱口,然后酌情处理:如属碱类灼伤,用2ò6#30340;硼酸溶液反复漱口;如属酸类灼伤,则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漱口。最后,都应用洁净水多次漱洗。

四、实验室失火原因、预防和急救

1.实验室中失火原因。

(1)管理不善,将自燃物质,如油浸过的纸张、布、纤维等堆积并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投氧化或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热,当热量不能散失而积蓄达到自燃点时,即引起自燃而发生火灾。如亚麻仁油浸过的各种抹布堆积在一起,一小时后即冒烟,三小时后自行着火。

(2)易燃物质受直接火的作用而发生火灾。例如易燃物质靠近火源,烟蒂、未熄灭的火柴梗接触易燃物,酒精灯打翻,加热易燃物时容器破裂等,都是引起火灾的原因。

(3)易燃物质与强氧化剂接触,由于剧烈氧化并释放出热量而导致燃烧,

(4)某些物质包装破裂、受潮或遇水生成可燃性气体并放出热量,引起着火燃烧,如金属钾、钠、电石、碱金属氢化物等。(5)由于爆炸引起火灾。

(6)电源短路或电线负荷过重引起电线着火而造成火灾,或使用加热时无人看管,致使烧干溶液、烧熔电器引起火灾。

2.防火措施

(1)实验室内必须准备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消防材料,如消火砂、石棉布、湿抹布及各类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换药。

(2)实验室内不要保存大量易燃物质,少量的也要加塞密封,远离火源、电源、热源,置阴凉处。

(3)可燃性试剂,均不能用直接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或油浴加热;蒸镏或回流易燃物质,如乙醚、二硫化碳等时,更要远离火源,最好用蒸气加热,瓶内液体不得超过一半容量,以免暴沸而引起着火。

(4)易燃蒸气大都比空气重(如乙醚是空气的2.6倍),即使远离火源,也能着火,因此在处理较大量易燃气体时,必须在没有火源的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

(5)不能乱丢烟蒂和火柴梗子,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如遇实验室发生着火事故,首先关闭火源,切断电源,迅速将可燃物质移离火源,要保持镇静,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

3.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使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 药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当两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灭火器内形成巨大的压力,把机内的药剂连同水一起,化为泡沫喷射出去,由于带有二氧化碳的泡沫比油类轻,因此它象绒毯一样把着火的物体或油类盖得严严密密,既降低了温度,又隔绝了空气,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⑵、二氧化碳灭火器 成分是液态二氧化碳,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着火点温度,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一般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化学物品的失火。

⑶、四氯化碳灭火器 成分是液态四氯化碳,它灭火主要是由于四氯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但是由于在下列条件下四氯化碳会产生窒息性的剧毒气体──光气;另外它也不能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钾、钠的失火,因四氯化碳会强烈分解,甚至爆炸。目前已有了灭火效果更好的1211灭火剂,因此,这种灭火器已使用得较少。它仅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的汽油、丙酮等失火。

⑷、干粉灭火器 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等盐类物质与适量的润滑剂和防潮剂。它灭火时依靠加压气体(CO或N )压力将干粉从喷嘴喷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当干粉与火焰接触时,便发生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作用将火焰扑灭。主要用于扑灭油类、可燃性气体、电器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文件和遇水易烧物品的初起火灾。

⑸、1211灭火器 目前用得较多的是液态氮气灭火器,它的灭火机理与二氧化碳灭火器类似,但它的效果更好,适用于灭火的范围更广,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特别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的失火。

4.如何扑灭化学火灾。

(1)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燃烧,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剂灭火。

这类物质有金属钾、钠、钙,碱金属氧化物,电石,发烟硫酸,磷的氧化物和卤化物,无水氯化铝,过氧化物等。对于这类物质的燃烧,小范围可用砂覆盖,个别处理。

(2)易燃液体的燃烧,根据与水共处性质不同,可分三种不同情况:

① 比水轻且不溶于水的物质,如石油烃类,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对于这类物质火灾,禁用水扑灭,必须用化学泡沫和干粉或高倍数泡沫灭火,灾情较轻的,也可用二氧化碳或雾状水柱灭火。

② 溶于水或稍溶于水的液体,如有机物的醇、醚、酯、酮等类液体的着火。在火灾初起时,可用雾状水、化学泡沫、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等灭火。

③ 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等着火。这类液体着火,可用水扑灭,因为水能有效地浮在液面上将空气隔绝。火势旺时,水易汽化,可用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扑灭。

(3)蒸气有毒的物质,如甲醇、苯、氯仿、硝基苯、石油烃类、二硫化碳等着火,扑灭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毒。

(4)反应器内燃烧,如在敞口器皿中燃烧(如油浴着火),首先应用石棉布或其它物件盖住出口,将空气隔绝,然后灭火。如在回流加热时,因冷凝效果不好,导致气体在冷凝管顶端燃烧,应立即停止加热,再行扑灭。

五、实验室爆炸原因、预防和抢救

1.实验室中发生爆炸原因

(1)由于管理不善,在易爆物存放、搬运中受热源、光源、杂质(如酸、水、氧化剂等)影响,或受到猛烈撞击、磨擦,引起易爆物品的爆炸。

(2)由于器皿内部与大气的压力差悬殊而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有两种情况:

其一,器皿内压力减少到难以经受外界大气压的挤压而爆炸,称为”压碎爆炸”。压碎爆炸,除非器皿内有盛有剧毒物质或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而引起二次爆炸外,一般危险性较小。

其二,是器皿内压力增加到超过器皿耐压限度而发生爆炸。这类爆炸由于器皿碎片的飞溅,危险性较大。

(3)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明火或光引起爆炸。如氢气的纯度未检验,点火时爆炸就属常见;又如氯氢混和物是光照射而发生爆炸等。更危险的是可燃性蒸气(如乙醚)或粉尘散布于空气中,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能引起较大范围的爆炸。

(4) 易爆物品与强氧化剂混和,由于剧烈氧化放热或受撞击而发生爆炸。有些危险物品如钾、钠。、碳化钙等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可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热,也可引起爆炸。

(5)研磨易爆物品,或易爆物中混进硬质固体(如砂粒)等,因撞击或磨擦而引起的爆炸。

(6)易爆物离火源较近可引起爆炸。

2.如何防爆

(1)进行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和爆炸性实验,必须先熟悉药品的性能、爆炸条件和操作规程。同时,应作好实验的安全防护措施。

(2)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应远离光源、火源、电源,不可与氧化剂、尖硬物质一起堆放。

(3)易爆物品的搬运和取用,不可受到猛烈撞击、震动和磨擦。

(4)易爆有机溶剂,严禁倒入下水道,以免燃烧、爆炸。

(5)易爆物品的残渣,必须经妥善处理后销毁,不得任意乱丢。过氧化物则用还原剂处理。又如银氨溶液也应随用随配,过后立即销毁,久放容易形成易爆物质-氮化三银。

上一条:实验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症状及防护知识 下一条:电气安全的常识